,欢迎光临 合肥市八极拳协会

新闻中心

论传统武术的当代价值

时间:2023-03-19 22:13:56

近些年,雷雷、马保国等传统武术相关人物,以各种方式炒作自己,不惜损害传统武术形象以以获取经济利益。这给传统武术乃至整个武术界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让不明就里的人们简单地认为武术是骗人的把戏。鉴于这些情况,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武术的当代价值。

一、近代传统武术母体的功能演变

传统武术是现代武术的母体,现代武术形式如散打、竞技武术套路、武术功法等均源自于传统武术。当今,人们对传统武术的质疑,主要关注的是传统武术的实战格斗功能。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武术传承至今早已不是最初的形态,其功能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晚清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使得传统武术在枪炮等火器面前失去了搏杀的价值和曾经的骄傲,一败涂地。民国时期,西方体育文化的入侵使得武术等传统文化形式再一次遭受冲击,虽然武术被当时的社会精英们当作强国强种的工具,尊之为“国术”,但是,这一时期武术的功能其实是从实战格斗为主向强身健身为主发展,逐步体育化的。如马良所创立的中华新武术、储民宜的健身太极等均以强身健体为主,就连以打著称的王芗斋都开始强调大成拳(意拳)的健身功能。

新中国成立以后,部分武术练习者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以武术之名寻衅滋事,甚至拉帮结派,组建黑恶势力,扰乱社会治安。在这种情况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出现了“反真功夫”、“砸烂反动拳脚门”等运动。之后的文革时期,一些老武术家们更是被划分为“黑五类”,遭到无情批斗,如陈家沟陈式太极传人陈照丕等,有的甚至被批斗至死。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全面发展武术,为了与世界体育接轨而大力发展竞技武术。同时,散打运动复兴,开始在武汉体育学院等单位试点推广。不管是散打还是竞技武术,均是以传统武术为母体独立分离出来的武术形式,属于传统武术的一部分。如今我们所说的传统武术主要是民间传承的旧有武术套路等形式,这种传统武术经过一百多年的异化,其功能早已从格斗为主转变为健身为主。

传统武术虽然已经失去了冷兵器时代的格斗搏杀功能,但是在新的社会时期,传统武术依然有一系列十分重要的价值。

二、传统武术的当代价值

1健身养生价值

中国武术与拳击、泰拳等格斗形式不同,即使在十分强调攻防格斗的冷兵器时代,传统武术也十分讲究健身养生。“拳起于易,理成于医”,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是与中医高度融合的。传统武术所提倡的“内功”实质是对内气的练习,与中医的“中气”学说是基本一致的,武术与健身养生始终紧密联系。

武术在养生观方面提倡顺应自然,“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若想提高武术能力必须练功,“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里的“功”又分为内外功。内功最常见的练习方式即为站桩,太极拳有无极桩、形意拳有三体式、大成拳有养生桩,还有任何拳种均可练习的扎马步等。“苟能于马步熟练纯习,则气贯丹田,强若不倒之翁”。桩功源自于传统养生功的导引吐纳之法。

近些年,西方的功能训练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学者学习引进功能训练方法为我国的专业运动员体能训练带来很大的帮助。功能训练理论的逻辑起点和思维方式与我国传统武术内外兼修理论及传统养生理论十分契合。

如今,随着物质的富足,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太极拳也因其丰富的健身养生价值才在众多武术门类之中脱颖而出,受到亿万民众的喜爱。传统武术的健身养生价值十分丰富,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开发。

2文化传承价值

2.1武术与传统哲学

传统武术在长期的历史环境中形成,侵染了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太极、形意、八卦等都是“哲拳”,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太极拳的阴阳转化思想,二元的世界观等是我国传统哲学的经典。形意拳的五行拳——劈崩钻炮横,对应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是五行学说在武术文化中的典型代表,三体式是形意拳桩功的典型代表,暗合天地人三才的哲学思想。八卦掌直接以八卦命名,更是八卦学说的典型代表。

2.2武术与文学

武侠小说是武术与文学的融合的结晶,在近现代时期武侠小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陈青云、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小说的作家被人们所熟知。除武侠小说以外,《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经典文学名著也含有很多的武术元素。另外,成语、诗词等文学作品里面也有许多武术形象,如成语“项庄舞剑”、杜甫的诗歌《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等等。

2.3武术与历史

武术是在历史中发展而来的,与历史密切联系。武术的发展与不同历史阶段下特殊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与我国历史的发展不可分割。

古代的武术作为军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军事的发展,军事又推动着政治的变迁。冷兵器时代的武术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历来都被统治阶级所重视。武则天时期,政府为了选拔军事武术人才创立了武举制,这一制度对武术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宋代随着政治的变化及统治阶级需求的变化,政府对于武术的政策由禁止转变为支持。明清时期,秘密结社的兴起使武术在民间的发展呈现空前繁荣的态势。晚清民国时期,西方势力的全面入侵使得武术在火器面前全面溃败,一度沦为街头卖艺求生之技艺,而后由部分社会精英的提倡,武术被尊为国术,成为强国强种的手段。

2.4武术与医学

我国武术的发展与中医的发展是相互呼应的,中医的很多理论被应用到武术的训练当中来,如穴位、经络、气血运行等理念都来自于中医理论,在传统武术中,这些理论成了指导武术训练实践的基本原理。历史上很多武术家很多都通晓医理,近现代的郑怀贤老先生就是一位集武术与医学的大成者。他在武术界有相当的名望,在中医骨伤科界也有极高的声誉,被后人尊称为“武医宗师”。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武术与审美、武术与宗教等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学练传统武术的同时就是在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3教化育人价值

武术的教化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思想上的教化和身体上的教化。

思想上的教化育人体现在武术对武德的要求上,武德是武术习练者的第一课。“未曾习武先习德”等武术谚语也充分说明了武德的重要性。武德是内在的精神要求,外化则表现为“礼”,武术礼仪包括抱拳礼、持械礼、鞠躬礼等等。1986年起, 武术教育中实施了统一的抱拳礼规格,并赋予新的含义: 右手握拳喻武,以武会友,以左掌掩右拳喻拳由理来,屈左大拇指喻不自大,左掌四指并拢喻四海武林同道团结齐心发扬武术,在当今的一般武术训练中,武术只留下一抱拳礼仪。

武术在身体上的教化功能则体现在武术练习过程的辛苦,可以提高身体素质,磨练人的意志。通过武术的练习,身体的灵活性提高,力量、速度等基本素质增强,身体健康水平得以提高。同时,武术练习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可以让人养成身体练习的习惯。

优秀的武德文化是传统武术的精华,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化育人功能,武术强身健体的功能对人的成长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武术从思想上和身体上对人有双重教化的功能。

4艺术审美价值

武术的审美价值由来已久,最早应该能够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巫术。今人了解较多又有明确记载的关于武术审美价值的案例应该是“越女论剑”和“项庄舞剑”两个典故。越女论剑的故事见于东汉史学家、文学家赵晔撰写的《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说的是越王向“越女”请教“剑戟之术”,越女答曰:“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滕兔,追形逐影,光若佛仿,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字里行间把剑术之美表达的淋漓尽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广为流传,而项庄舞剑的直接目的是为宴席助兴的,是一种审美性质的表演。

宋代,武术套路逐渐发展完备,在武术套路的演练过程中,美自然是习练者所追求的目标之一。除了武术动作之外,人们对武术动作的名称也极尽艺术化之所能,如“古树盘根”、“白鹤亮翅”、“秋风扫落叶”等无不充满美的气息。

今日武术的审美价值多体现在武术套路的演练和武术节目的编排上。很多文艺演出都会有武术类的节目,全国人民的春节联欢晚会每年也都有一个武术类节目。这是因为优美的武术动作,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5提升文化自信,振兴民族精神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晚清至今,始终受到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以至于一些人崇洋媚外思想严重。很多时候我们过于认同西方的文化反而看低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这对于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以及民族自信心的提高都非常不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必须找到中华民族自己的优秀文化,加以弘扬传承,以增强文化自信,振兴民族精神。传统武术和京剧、相声、书法、国画一样都是我们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武术的传承传播过程其实是在传承传播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传播武术有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民族文化影响力、提振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

三、总结

我们应该认识到,传统武术除了技击价值以外,还有很多重要的价值功能。社会发展至今,对于传统武术,我们不能只纠结于其格斗技击功能能否再现,传统武术能否实战是一个历史问题,应该放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之中去研究。当前,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传统武术在健身养生、文化传承、教化育人、提振民族精神、艺术审美等方面的价值。          (刘伟) 来自:合肥市八极拳协会传统武术理论委员会


二维码
合肥市八极拳协会 电话:0551-68191989 13655605618 微信号:1423713818 邮箱:1423713818@qq.com 地址:皖河路红鑫新村物业办公楼103、203室
Copyright © 2022 合肥市八极拳协会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10517号   技术支持:分形科技